喀什大学 |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推荐阅读 | 项目成果 | 研究队伍 | 人才培养 | 规章制度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推荐阅读>>思想政治教育>>正文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研究述评
2020-07-17 10:38     (点击: )

钱欣  曾宁  理论研究动态

近年来,在社会多元多样思想文化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引导,亟须发挥多学科优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课程思政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和研究热点。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和评述,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

1.关于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发挥高校所有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对于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大多数研究成果从课程思政特点及内在要求等方面加以解读。有的学者紧紧围绕课程思政的本质对其内涵进行阐释,强调“‘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其核心在于挖掘不同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形成全学科、全方位、全功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有的学者结合育人目标和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来解析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认为课程是泛化的概念,即学校育人的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渗透和贯穿着思政教育,其特点是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是灵魂,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鲜明,而传统的课程边际淡化。对课程思政内涵的多维阐释,对于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及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

2.关于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关系

大多数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两者关系紧密,总体上是同向同行的。有的学者强调要明确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定位提炼核心课程建构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的同向同行运行机制等。有的学者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二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但又有不同侧重。有的学者提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则是教学体系从这个角度看,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3.关于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学术界对探索课程思政的意义进行了多维解析。有的学者从宏观层面加以阐释,指出课程思政的实施,必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展开,坚持育人导向。有的学者从微观层面入手,明确阐释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的需要是高校隐形思政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然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本质要求。有的学者从价值引领层面探索,强调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要从教育思想的高度深化认识和理解,深刻认识到其重要责任就在于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有的学者提出课程思政方式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门课程中的系统推进,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略,这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4.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

人中存在的问题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学者明确指出问题所在,认为一是在教育理念上,全课程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二是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正确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三是在队伍建设上,不能统筹处理好育才能力和育德能力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目前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一些高校对各类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制度等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目前,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着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合力尚未形成、育人资源挖掘不够等问题

5.关于课程思政生成路径的探索

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有的学者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加以探析,指出思政教育理念转换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大思政建设是思政课程建设的根本要求教育共同体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依托课程开发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前提。有的学者从总结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入手,强调要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有的学者从课程思政的优化设计方面入手,指出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可以从发展理念、平台建设、机制建设等几方面推进。有的学者认为应加强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这是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主体作用的有力抓手,是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和改革的牛鼻子’”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关系到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效果。

二、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方向

1.加强课程思政的学理支撑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高校推进课程思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厘清了课程思政的发展思路与历史脉络,为高校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学术界对于课程思政研究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挖掘不够。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学理阐释不够深刻,应揭示推进课程思政的内在理论逻辑,为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此外,还需进一步树立问题意识,明确当下课程思政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发挥教师主动性,强化课程思政新理念,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格局。二是系统梳理与总结上海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形成对课程思政新理念的一般性认识并加以推广,指导各类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落实课程思政。三是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方式的拓展,并使之成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有效方式。

2.重视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研究集中于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发展历程和践行思路等方面内容。实际上,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其核心和灵魂应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有利于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与育人向,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理论研究动态2019 年第 6 / 总第 246 157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作,实现对大学生的精神塑造与价值引领,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实现协同育人,从而最终落实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在重视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研究基础上,以后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把握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以保证正确的引领方向与旗帜。一是方向性与协调性的统一,既要把握课程思政新理念,又要协调好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二是科学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既要挖掘课程思政新理念的科学性,又要探索各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既要挖掘课程思政新理念实施的学理支撑,又要增强实践探索。

3.关注课程思政的特色化体系建设研究

目前学术界围绕高校推进课程思政进行的探索及研究多,但较少围绕不同高校的特点进行特色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结合现有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可以尝试分类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如针对高职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民族院校等不同学校特点,设计与制定符合实际的特色化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更加有效促进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落实,共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也可以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将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做法与经验加以总结,实现资源共享,为其他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提供有效借鉴,实现纵向探索与横向比较的有机统一,突出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探索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特色化践行思路方面,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理念,树立课程思政新理念,通过多元渠道、多类课程、多门学科和多种手段,努力实现课程协同、学科协同、学段协同、方法协同,推动教育改革,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二是把握主线,紧紧抓住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线。三是立足基本点,以课程思政新理念为引领,以大学生特点和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践为出发点,促进大思政格局构建。四是完善保障机制,从方案设计、制度规范、评价反馈和资金保证等方面,保证课程思政新理念的落实。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要实现人、环境和教育的相互影响,推动三者协同育人作用的发挥。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育人机制,使课程思政成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式。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