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 |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推荐阅读 | 项目成果 | 研究队伍 | 人才培养 | 规章制度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推荐阅读>>思想政治教育>>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
2020-07-23 12:46     (点击: )

仇文利  理论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并突破传统,规定其在党的建设中的首要位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世情国情党情的需要,也是党自我革命的时代创举。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骄人的业绩,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在一定时期凸显。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形形色色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带来的冲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懈怠、贪污堕落,面对这些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但并非一直将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布局的关键性地位。总结改革开放 40 年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科学谋划党的政治建设布局 

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纵观改革开放 40 年党的政治建设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自觉运用了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鉴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和党的认知水平,1978-1987 年、1992-1999年和2017 年至今,党中央三度把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关键位置,1988-1992年、1999-2017 年两次将党的政治建设寓于国家政治建设中。

(一)运用唯物史观,吸取经验教训,三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建版图。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共产党从自身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出发,在八大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政治领导权问题,强调党在思想、政治与方针政策上应当而且可以领导一切工作,凸显了党中央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但是后来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使党的政治建设走上歧途,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决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清除党内倾错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形成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共抓局面。但与此同时,对政治建设的重视也被少部分人误解为是过去政治运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为了避免再走老路子,中央在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党建新布局,将制度建设和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在 1989 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则意味着弱化党的政治建设必然会带来社会问题,邓小平对此严肃提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因此,党的十四大关于党的建设作出了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成为十四大之后到十五大党的建设重要的战略部署。江泽民 1994 9 月在党的重要会议上特别强调: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要总结我们党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也要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可见,党对政治建设的重视是对经验与教训的借鉴及吸取。在 1999 年到2017 年这段较长的时间里,党的建设布局增加或调整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容,党的政治建设虽始终未出现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但这并不说明党忽视自身的政治建设。实际上自 1999 年以来,党先后开展的三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表明党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要求与党性修养并未放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强调党纪严于国法,党内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大将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指出其是根本性建设,统领着党的其他一切工作,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方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内问题的时代回应。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从严要求全体党员,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和制度约束,可以防止党内腐败死灰复燃,也可以破解党长期执政权力利益固化带来的难题。

(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抓矛盾主要方面,两次将党的政治建设寓于国家政治建设中。

1988-1992 年,党的政治建设的短暂消失,带来了国家和社会的不稳定,随之十四大对党的建设布局进行了调整,政治建设实现回归,直到 1999 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政治纲领在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继续把政治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版图,整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得到重视与发展。1999-2017年党的政治建设较长时间未出现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并非退出历史舞台。顶层设计其与国家政治建设的融合,实际上也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要挂在业务上理念的一种反映,并未放松党员及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等建设中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的要求。发展经济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四大危险” “四大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要求有相应的政治体制与之相匹配,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时,中央将工作重心放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调在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促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根据现实情况,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精力解决经济这个关键问题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实现的,在当前形势下,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需要走出观念上的两个误区。一是把强调党的政治建设与过去一段时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相等同的误区;二是将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政治建设的含义相混淆的误区。实际上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决定了对他们的政治要求要高于普通群体,党规党纪严于法。事实证明,讲政治,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不是什么新问题。从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统一团结、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思想武器。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不严或者放松,党内出现的问题就会延伸、影响到社会,不正的党风、政风也会带来社会风气的浑浊,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会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特别强调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说明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中,仍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关键少数存在的问题,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下,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突出其重要地位,则是时代与建设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 

二、传承创新灌输理论,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

列宁说过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但是人不是天生有教养的,需要外在的教育与灌输,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灌输、学习活动,实质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化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社会主义政治特征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源于恩格斯的灌输概念,他在 1844 11 月谈到德国画家许布纳尔关于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生产与生活的一幅画,认为其向许多人灌输了社会主义思想1875 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使用了灌输一词,批判拉萨尔派歪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已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观点。由此可见,灌输是带有主导性质的教育、教化,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体现了自身的政治目的性。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形成,主要贡献者是列宁,他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传承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实现了这一理论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提升了共产党人及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说到底,灌输是一种教育方式。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和《怎么办》中,他明确了从外部向无产阶级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从而使之具有社会主义意识的思想,认为这种意识不是一种从阶级斗争中就能自发产生的东西,而是教化的结果。因此,要争取到强大的革命力量,就必须坚持不懈地从外部对群众进行理论灌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也同样需要。列宁对为什么要灌输、灌输什么、怎样灌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与部署,认为共产党员及其接班人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念,需自觉接受多种形式的灌输。《青年团的任务》讲话以及全国各级共产主义学校的建立诠释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科学内涵和实质的理解,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品德就是在持续的灌输中形成的。换言之,共产党人对人们实施的思想教育具有政治教育的特征,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党的思想建设内含了政治建设的内容。

(二)灌输理论的传承创新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最佳选择

理论上的灌输教育与清醒,是政治上保持坚定的良方。加强思想政治的灌输教育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路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就会得到保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工作特色。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倡导,全党来一个学习竞赛,看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得好,学得多。他根据中国实践,提出并践行了正面灌输、说理引导、在社会实践中锻炼等一系列效果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他不仅传承创新了教育、灌输、学习的内容,也传承创新了教育、灌输、学习的方法。灌输并不代表就是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他在抗大讲党课时就强调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注意语言的艺术。不可否认,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做法有失科学。在实施改革开放策略后,邓小平强调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再走老路,过去那种简单片面、粗暴过火的所谓批判,以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重复。他认为向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灌输办法,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他主张高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江泽民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党建工作上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他倡导党员、干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采用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等方法。说服教育包含用科学理论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对此江泽民强调指出: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并真正深入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之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彼时开展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灌输,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与道德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重视理论灌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胡锦涛在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理论创新相结合等加强和改进的一系列方法。2005 1 月至 2006 6 月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历史上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正面教育、自我教育活动。这次教育活动采用了灵活的灌输方式,教育内容仍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的高度重视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上,首次以中央重大理论工程形式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彰显了中央向全民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加强政治意识形态的决心。习近平认为党员及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列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要在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增强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是不可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开展全方位的学习,保持学习常态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网络培训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拓展了理论灌输、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他倡导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并向人民群众进行宣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由此可见,在党的政治建设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还是党内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灌输都显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使受教育者具备明确的政治意识与方向认知,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念。在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对党和人民已造成负面效应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需认清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关系,抓好党的政治建设中的思想教育与思想建设中的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与理论灌输为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战略定力,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威观,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行动

   “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事实证明,严格的纪律是权威产生的重要基础,是党内统一政治行动的可靠保证。

(一)纪律是权威的基础,是行动一致的保证

马克思、恩格斯在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特别告诫所有盟员: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宁对此给予继承并更加严格,倡导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他在《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一文中批判党内批评自由主义思潮时,特别指出在党纲原则允许范围内的批评是自由的,无论在党的会议上还是在党的报刊上通过任何号召试图破坏已经认定的行动一致都是被禁止的。纪律,是树立党的威信、塑造党的权威的基础。但反过来,没有政党权威、领袖权威,纪律也很难执行到位,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个纪律表现就会失灵。尤其在关键时刻,权威的效用等同于纪律,服从权威就是遵守纪律。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就曾指出: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马克思曾指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每一时代都需要大人物,也需要创造大人物。具有威信的领袖是时代的需要,列宁也表示取得革命的胜利,需要建立一个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职业革命家(领袖们)组织(政党)。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加强纪律建设,树立政党权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队纪律建设,为我们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使我们党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历史一再启示我们,权威主要通过党加强自身建设,严明党的各项纪律,切实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认可和衷心拥护而获得,其中严明的政治纪律是党拥有足够权威的最根本保证。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对党的团结统一的维护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全面恢复和加强纪律建设,《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工作任务、职权范围、机构设置的规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告》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相继面世,党员行为得到规范管理、党纪得到严肃。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纪律。邓小平在1980 年初发表《目前的形势与任务》讲话,强调以对民主集中制的坚持反对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及行为,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此后,他一直强调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基层党组织经常性进行纪律整顿,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高于暂时利益的思想意识,认为一个政党的建设党只讲民主弱化集中领导,战斗力就会丧失。在党内民主基础上保持的一定集中,可以保证组织制度的权威性,树立与维护中央的权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严守纪律的模范,这样才能带领我们的事业顺利前进。江泽民对党的纪律建设的加强,则重点放在反腐、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上。他多次强调严密纪律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严密的纪律,就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和任务的实现。其中,政治纪律是党的纪律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胡锦涛在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同时,则强调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党员和党组织必须履行的义务与责任,他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阐述了党的政治纪律的严明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关系,并对党员的言论也作了规定,严禁违背中央决定和党的方针政策的言论公开发表,任何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言论的编造、杜撰都决不允许,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同频共振与高度一致,坚决树立与维护中央权威。党的十八大更是把严明党的纪律放在党的建设最重要的位置,可见,随着形势与任务的变化,党的纪律建设就越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就越要维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要求党员必须执行铁的纪律。他认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综上可见,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刚性要求。严明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是维护党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树立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维护了中央权威和政党权威。事实证明,党的政治纪律推进力度决定了党的纪律建设程度,而以政治纪律为主的党的纪律建设程度则又影响着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继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后,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严明规范和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管好自己队伍、战胜风险挑战的必要依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提出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战略要求,把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列入党的纪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等。由此可以看出,把纪律建设摆在更突出的地位,严明党的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是党的纪律的重要内容,是党的纪律建设与政治建设的结合体,构成了改革开放 40 年来党的政治建设的最大特色。

四、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努力增强党的政治向心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一直深谙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的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积极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增强了党的政治向心力。

(一)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共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

纵观改革开放 40 年,几代中央领导核心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频频发生的贪污腐败案件时,不仅积极倡导党的自我革命,坚持群众路线,努力构建与完善惩防一体的反腐倡廉体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而且要求全体党员养成抵御外界诱惑对党内政治生活侵蚀的自觉习惯,赢取、凝聚民心。腐败的行为不绝,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就难以形成,党的政治建设就是梦幻。邓小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年代,一以贯之强调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必须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过去也正是我们的干部、党员能够同人民群众共苦难,最终渡过了难关。他要求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对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他强调坚持群众路线,主要的是要做经常的、细致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做深入的工作。在群众面前,党员干部要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否则看不起群众,遇事不同群众商量,将来就要栽大跟头。尊重群众意见,在党内外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治向心力的最佳路径,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他要求我们的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群众合理的意见就接受,就去做,办不到的要解释;不合理的意见,要去做思想工作,进行说服。江泽民就任总书记以后,认为坚持反腐败斗争,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重大问题。只有以问题为导向,只有狠抓突出问题出成效,才能取信于人民。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党的建设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为检验改革得失的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并指出三个代表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切为了人民,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江泽民主持制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执政党的决策和决策执行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人民满意党对腐败、民生等问题的解决,党的声誉和形象才能重新塑造起来,党群关系才会和谐起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调动起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才会顺利起来。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及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之本。对此,他反复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党始终要注意赢得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胡锦涛在以前的基础上,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解决党内腐败问题,同时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他强调党和国家在全部工作中要始终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不断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共中央在 2008 6 22 《建2008-2012 年工作规划》,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对党员加强警示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彰显了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持续强化党内监督,党内政治生态一直处于党群共建状态。

(二)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增强党的政治向心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重塑了政党权威,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认同,政治向心力得到增强。他认为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必须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全面构筑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防线。他要求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他要求共产党员在新时期要时常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在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他主张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保持监督的常态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对此坚信不疑,认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主动接受群众的批评与监督,实际上是对干部最好的关心爱护,可以预防领导干部犯错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每位领导干部都没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绝对权力,在行使权力时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再度强调: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由此可见,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一个执政党发展民主政治、实施协商民主策略、巩固执政之基的重要路径。习近平坚持权为民所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在互联网 +”时代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拓宽监督渠道,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突出政治建设,是其政治属性的根本表现。我们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增强政党魅力及马克思主义魅力,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是对时代使命的积极响应和责任担当。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做起,重视家风建设,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的理论课题。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在全面从严治党布局的新时代,党中央只有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应然和实然相结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改革开放 40年党的政治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向心力、组织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根本原则,是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党的建设近平强调,虽然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应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因而,与现实社会一样,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社会要保持良好秩序。为此,习近平提出了具体主张,即:要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加强互联网立法” “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保证互联网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与发展;要改善网络空间治理,清除违法与不良信息,依法严惩网络犯罪行为,打造一个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