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 |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推荐阅读 | 项目成果 | 研究队伍 | 人才培养 | 规章制度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推荐阅读>>思想政治教育>>正文
疫情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2020-10-12 15:58     (点击: )

葛倚汀,张小楠,冯魁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我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疫情阻击战,在疫情防疫期间,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突发事件都具有双重属性,在疫情危机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达到常态下更好的效果。

(一)帮助大学生树牢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社会结构中对各种新鲜事物最“易感人群”,又是社会影响度较高的群体,在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上又属于不太成熟的群体,对疫情防控的关注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被一些负面言论和反动势力煽动利用,如不及时加以合理的防范、引导、教育,对学校管理乃至社会稳定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肩负着培育祖国建设者、接班人的重任,要抓住重大疫情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从思想上进行有效疏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以疫为鉴、励志勤学,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

(二)帮助大学生化解负面影响和实际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产生 了 一 系 列 的影响。一是疫情传染性强、破坏性大、覆盖面广、累计确诊率高、死亡人数多给大学生产生直接的伤害和心理冲击;二是封闭式管理对正值青春易感大学生的情绪和思想产生消极影响;三是网络有关疫情的各类谣言对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四是高校普遍延迟开学对大学生的学习、考试、毕业产生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五是普遍开展的网络学习对大学生的网络状况、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生活安排等产生考验;六是疫情限制了大学生的实习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对大学生就业及未来生活产生影响。总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此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变化和困境,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假期;帮助学生在延迟开学、网络授课过程中,拥有一个积极参与的态度;帮助学生在疫情后期开学后主动配合,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是帮助大学生化解负面影响和实际困难的有效手段。

(三)培养大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

大学肩负着培养和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担,据研究,当代大学生仍然存在缺乏科学的精神、科学的认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等问题。中国精准和科学的疫情防控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担当、中国的速度和中国的奇迹,这正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抓手和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难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科学的精神和理念输送到大学生的头脑中,成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培养科学精神的“加油站”,具体有三方面举措。首先,要把决策和指挥疫情防控的各级党委开展的调查研究以及对疫情走向做出的科学研判和决策,通过新媒体平台、“云端”会议等途径向青年大学生讲好;其次,要把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服输的劲头和科学的精神讲给大学生听;最后,要以疫情防控的形势和情境,结合大学生自身“宅”在家及出门戴口罩的自我保护措施,正面有序引导大学生增强疫情防控的能力,使其始终秉持创新的、有序的科学思维。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六个着力点

新冠肺炎疫情下,将爱国主义教育、使命担当教育、疾病预防教育、社会规则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学生心理疏导这“四教两导”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着力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生命敬畏感、政治辨别力、心理承受力。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荣誉感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布局;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和湖北,29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组织19个省市对口支援,成千上万的物资调配武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联防联控形成合力。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式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时刻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精神,时刻体现出国家力量、民族力量。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中国应对疫情有力且有效,紧紧抓住疫情中心地区和病毒源头发力,即致力于保护好本国人民,也全力阻止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这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信心和能力”。这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的又一次体现。广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紧密结合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结合党领导人民先后战胜了非典、雨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国内突发事件的案例,为学生讲清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激发学生“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爱国主义”,让学生对“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有更加具体的、辩证的认知,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加强使命担当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疫面前有大义”。各类暖心故事往往伴随着突发事件上演,很多普普通通的人,在特殊时期,响应号召,冲在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一车车紧缺医疗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武汉,一批批援助医疗队紧急奔赴湖北,不管是“无双国士”钟南山、“慈善女神”韩红、“逆行”的医者们,还是那些警务人员、志愿者服务车队、火速抵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农民工,亦或是在社区为群防群控奔跑的社区干部,还有捐款捐物的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坚守和使命担当,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人们对疫情阻击战充满信心。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一要引导大学生善于发现这些鲜活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把强国志自觉融入到自我人生观、价格观的塑造中;二要积极对大学生加强使命担当教育,积极发挥共青团生力军作用,自觉担起社会责任,勇于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三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创造文艺作品、音视频,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做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四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参与到网课学习中,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三)加强疾病预防教育,增强生命敬畏感

高校作为人群高度集聚的区域,很容易成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爆发区。且不说21世纪以来高校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2009年甲型 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日常也时刻面临着常见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人禽流感、红眼病”等流行病的考验。还有食物中毒、意外伤亡等也常有发生。面对高校公共事件现状,加强疾病预防教育要作为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高校要以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亲身感受,做好疾病预防教育的宣讲者、传播者,增强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一要加强疾病科普教育。通过有效的科普,让学生对新冠肺炎、艾滋病、常见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染方式、发病症状等有所掌握,减少大学生对疾病的无端恐慌,加强对各类疾病的科学预防。二要加强饮食和卫生教育。要借此机会,加强学生食品与饮用水安全教育、普及饮食和卫生习惯,形成拒食野生动物的共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三要加强健康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对抗中,人的免疫力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因素。通过病毒入侵的病理过程学习,让学生领悟到增强自身免疫力的必要性,要引导学生通过拥有良好的情绪、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健康饮食等好习惯的养成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四要加强生命教育。通过这次疫情防控,要给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次理解,加强对生命的敬畏,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四)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增强政治辨别力

“大疫面前有大谣”,谣言往往伴随各类突发事件而来,不管是无心之为、还是有心为之,谣言都会操纵舆论感情,误导公众判断,对顺利开展工作产生阻碍。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平台和渠道,更容易造成谣言四散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这次新冠肺炎 疫 情发生以来,“病毒泄露”、“武汉‘小汤山’将停工重新选址”、“在口罩上滴醋,可以预防新冠肺炎”“武汉市红十字会收取捐赠服务费”等等各类谣言频现、“伪科学”在各类媒介传播,这些谣言不仅误导大众,也扰乱抗击疫情的公共秩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及时关注疫情动态,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谣言甄别力和政治辨别力。一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让学生明白造谣传谣、编造虚假疫情信息、编造虚假干扰信息等都会依法治罪,是不可为的行为。二是增强大学生信息的敏感度,提高甄别谣 言 的 能 力。科 学 是 最 好 的 谣 言 “粉 碎机”,要提高大学生对疫情的正确认识,学会依照科学手段进行防护和排查,增强哲学思辨能力,能用冷静和辩证的思维去认识各类信息,懂得如何筛选垃圾信息。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传播的每条信息理应心存谨慎,做到未经证实的信息、非科学、没有依据的信息一律不转发、不传播,不做网络谣言的“二传手”,做到“不造 谣、不 传 谣、不信谣”。三是引导学生养成相信官方的信念。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权威信息,面对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具有不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时代大学生要明白获取信息的正确渠道是官方平台,要相信党和政府,关注主流媒体。四是引导大学生认识谣言背后的阴谋。

当代大学生要知道有一些网络推手是在故意制造阴谋论、对中国进行抹黑攻击,

加剧广大民众的恐慌,抹黑中国防疫工作的成绩,恶意诋毁中国。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要能客观的认识国际环境,要顾大局、明大理,做到摒弃不和谐的、不利于团结的言论,并积极传播正能量。体现出新

时代大学生应有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用实际行动维护大局、服从大局,弘扬青春正能量。

(五)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心理承受力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着各类心理问题,不管是非典期间,还是汶川地震,灾难都给人们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都迫切需要心理疏导。新冠肺炎疫情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疫情防控期间,不管是每日增长的确诊人数,还是“封城”宅家、推迟开学、线上教学等高校举措,都打破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恐慌和焦虑。关心关爱大学生,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尤为重要。一是借助高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及时建立起心理疏导电话热线、QQ语音、微信平台、网络视频等辅导服务,及时为学生建立起寻求心理支持和援助的畅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二是根据学生所在地,对学生进行区别化关注,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及时进行心理排查,加强心理关怀,积极进行心理援助,帮助学生排除焦虑,正视疫情,引导学生筑牢心理防线;三是积极协助解决学生网上学习出现的问题和困境,通过师生线上切磋琢磨、教学相长,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四是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网上投简历,做情绪、专注力与个人行为的主人;五是激发学生开启奋进之路。引导学生利用宅家期间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和锻炼身体,充分利用现有在线资源,引导学生构建优良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六)加强社会规则教育,增强规矩意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为了防止疫情向校园扩散做了非常举措,要求学校“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出台了“五个一律”举措,要求校园管理做到“严防死守”,各高校纷纷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周密方案,每日摸排学生状况,及时上报疫情数据,把责任落实到位。遵守规则是将来学生步入社会的基本素养,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任何不遵守规则的行为都会给防疫工作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思想政治队伍要积极抓住机会,建立学生规矩意识。一要引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前期做好“不离家、不返校”,中期上好网络课程,后期遵守学校防疫要求。二要引导学生响应日报送制度。充分认识数据报送是落实传染病防控“四早”措施的重要部分,不瞒报、不谎报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三要引导学生具备高效执行力,听指挥、令行禁止,绝不做无视规则、失去理性的事。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开展高校思想教育的工作路径

危机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党和国家应对疫情的制度优势、鲜活案例丰富了思政教育的资源,扩充了其内容和内涵。

(一)抓好思政“主渠道”,扎实推进战“疫”思政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运用好疫情防控的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向学生讲授好属于思政课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及时将疫情防控工作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将爱国主义教育、使命担当教育、疾病预防教育、社会规则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学生心理疏导这“四教两导”融入其中,让线上线下“思政”活起来,切实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生命敬畏感、政治辨别力、心理承受力。

(二)讲好抗“疫”专业课,积极拓展战“疫”课程思政

“新冠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经济韧性、危机应急能力、动员能力的全面检验”,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决策、经营方式、建筑建造风格、有序恢复生产方式、经济现状、医疗保障等无不体现出扎实专业背景下的政策定力和政策智慧。专业课教师从学科专业特色出发,充分挖掘防疫过程中的育人元素,在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领域角度来解读和理解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将爱国教育、使命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辨别力教育、心理教育等思政元素自然、流畅、贴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即启迪学生思维又进行价值教育引领。例如,医学类专业可结合抗疫故事讲述疫情防控中的使命作用的同时启发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使命感;经济学类课程可以结合疫情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唤起学生国家荣誉感。

(三)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有效促进战“疫”思政氛围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突发事件下尤其要有效发挥全媒体的优势进行思政教育。“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一方面发挥高校微校园、校主页、官方微信、官方抖音、官方微博等在疫情防控中的权威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另一方面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校 园 信 息 平 台、QQ 群、微信群促进家校联系,实现信息交流,更好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四)开好主题党团活动,大力优化战“疫”教育体验

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党团活动为载体,通过“最美抗疫故事”、“一封抗疫家书”、“抗疫手抄报”、“科学防疫”、“抗疫歌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引导广大学生不做抗疫的旁观者充当抗疫的践行者,用捐资捐款、志愿服务、录制防疫视频、创作防疫网络文化作品、宣讲防疫知识、防疫科普演讲等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抗疫工作中,在抗疫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参与中得到教育与成长。

总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狙击疫情新战役,全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抓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机遇,深入研究思政工作的新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牢牢抓住时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命担当教育、疾病预防教育、社会规则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学生心理疏导这“四教两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