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 |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推荐阅读 | 项目成果 | 研究队伍 | 人才培养 | 规章制度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推荐阅读>>思想政治教育>>正文
基于课程特点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新探
2021-10-29 13:05     (点击: )

武永亮,武传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核心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一些高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切实践澄明,深化理论厘清,基于“理论+实践”的双重维度展开不懈探索,初步形成了“因课施教、学思践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实效性研判,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尽管课程设置较为合理,但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课程特色不够凸显。无论从理论体系理路抑或主体学习规律考量,高校思政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均彰显了科学合理的逻辑遵循。但就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而言,现有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并未充分依据各门课程特点对具体内容进行处理,课程特色凸显力度不够,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2.尽管理论厘清相对扎实,但实践澄明有待强化,二者结合不够密切。“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思政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理论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普遍重视,但理论厘清之现实导向要落实于实践引领,其最终旨归也必然服务于实践澄明。据此,如何推动理论厘清与实践澄明之有机统一,是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

3.尽管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但主体个性关切不足,差异化处理不够明显。当前思政课教学主要采取理论灌输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在较大程度上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良性实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充分考虑主体的个性差异,尽管整体而言学生态度相对端正,但重视程度表现不一,且理论水平、知识基础构成等并不一致,导致学生课堂表现有好有坏,整体获得感有待提升。

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政课实效性的体现。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于是,化解上述问题,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前进方向。

二、“因课施教”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实施

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地方高校充分依据各门课程特点对具体内容进行富有针对性地切入,以凸显课程特色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尤其注重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其个体差异。

1.“因课施教”教学模式的形成基础。“05方案”实施以后,各高校纷纷围绕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推动课程建设,形成了课程建设浪潮。一些高校还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各高校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打造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甚至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2.“因课施教”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据四门思政课核心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各自特点,一些高校制订了或课内或课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计划。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采取组织大一新生制订成长成才发展规划等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规划大学生活,明礼诚信、感恩奋进,并将成果汇编成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采取组织学生举办知识竞赛、表演历史剧、拍摄微电影等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由于理论性较强,采取“原著阅读”“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采取专题教学,通过“寒假调研—专题讲座—调研汇报”的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研究问题,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汇编成册。此外,“因课施教”还体现在一些思政课教师立足实际需要,紧扣时代脉搏,开发建设了许多思政选修课,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讲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尤其是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许多思政课教师开发了疫情防控思政微课,从爱国主义教育、爱和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

三、“学思践行”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实施

针对过去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的泛化性问题,基于思政课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最终教学旨归,高校在结合各门课程具体特点的基础上,努力在理论的厘清后作用于实践引领。

1.“学思践行”教学模式的形成基础。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环节。“05方案”实施以后,各高校积极致力于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政课特色品牌,并依据经验总结形成并申报了各级教学成果奖项。这就为在“因课施教”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学思践行”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2.“学思践行”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一般而言,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在社会、学校等各方联动支持。因此,教学基地的社会性问题、教学时间的不确定性问题,往往成为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障碍。为此,学院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挖掘本地区的红色资源,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合理解决实践教学的时间、场地、经费等问题。

一是制订实践教学方案。近年来,青海大学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工作任务的意见》等文件,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订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方案》,并逐步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形式、基本内容及成绩考核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为开展实践教学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着重品德修养和法律法规意识培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突出立场、观点、方法的引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则侧重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坚定“四个自信”。

二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基地、交通车、资金等保障条件简陋是困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点问题。在“因课施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一些高校多方筹措资金,统筹协调各部门,先后建立多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集爱国主义、革命精神、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一体的基地群。同时,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学校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有机融合,通过办好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大力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提升获得感,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一般而言,实践教学形式可分为调研、观读和竞赛三大类,根据理工、农牧、医学、经管等学科门类设计实践教学主题和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组织,依托大学生理论社团,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扬帆计划”“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全覆盖。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可围绕“学生如何学”这一中心问题,开展“撰写一封家书(一篇调查报告)、阅读一本原著、制作一个专题PPT、进行一次知识竞赛(课堂演讲)、拍摄一部微电影”的“五个一”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因课施教、学思践行”教学模式的成果效益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中总结出“因课施教、学思践行”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因课施教、学思践行”教学模式的最大意义在于教学改革关注的问题已经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在新时代的信息化条件下,这一转变更具标志性意义。从学生方面来看,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信息量不断扩大;采用专题讲授、互动讨论、课堂演讲、案例分析、知识竞赛、调查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把课本上的深奥理论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显著提升,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成长成才方向和承担的历史责任。从教师方面来看,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增强了授课教师的课程认同感,而且使其能够站在团队的肩膀上开展专业交往,在教学相长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将一线经验完善丰富为教育智慧,从而提升了教学自信力。二是强化了师资队伍,产出了一批成果。“因课施教、学思践行”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应用,带动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构建和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很多教师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领域的内涵和外延。“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20209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亲切交流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高校唯有自觉与包括历史文化实际在内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