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 |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推荐阅读 | 项目成果 | 研究队伍 | 人才培养 | 规章制度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推荐阅读>>思想政治教育>>正文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2021-11-26 17:15     (点击: )

孔建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指的是在革命年代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相关部门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及有效发挥提出重要指导。而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接班人,其素质的高低将对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肩负着培养高尚思想道德修养和正确价值观的重任,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所以作为一种育人资源和文化形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便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发挥其熏陶大学生文化修养、引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为丰富的育人内容和更为宽广的育人途径,也能带动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为国家培养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修养的时代新人。当前,虽有部分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认识到了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中的重要意义,也开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中,但囿于教育者红色文化素养等的限制,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融入不深入,形式也较为落后,无法有效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道德培育作用。为此,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进行创新、突破困境,切实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发挥其育人作用,已成为高校和教育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时期,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民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取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为教育带来多样化的育人内容和形式,带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同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展现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

(一)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面临复杂的形势,正处于人生孕节拔穗期的大学生尚未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互联网媒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对各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冲击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辨别和选择,而红色文化具有展现中国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作用,将其深刻内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以其特有的思想底蕴和多样化形式强化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能以其特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能发挥其熏陶作用,以其中的民族革命史和奋斗史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与思政教育中相关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将其中的爱国精神熏陶在教育中以教育话语和形式展现,能进一步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大学生在面对多样化价值冲击时能以展现出爱国价值选择。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能更有效的培育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理想信息,帮助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也能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重视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展现与教育,能向大学生传递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以先辈精神感化大学生,帮助其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树立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其在应对多样化价值观冲击时也能正确辨别和分析,在正确信仰的指引下作出选择。

(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历久弥新,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从多种角度丰富教育内容,为大学生带来更深刻的价值体验和文化感悟,也可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展现育人价值。一方面,鉴于红色文化的时间累积性,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从时间层面展现丰富的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可拓宽教育时间维度,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进程中,红色文化便逐步产生并发展至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内容表现出多样性,且成为历经实践和社会检验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便能以其自身具备的长期发展性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更多样的育人内容。另一方面,基于红色文化的长期发展性,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也十分深厚,能为思政教育创新育人内容,并促使教育从多角度入手。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都能为教育带来多种育人内容。如此,红色文化便能从时间长度和内涵深度两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丰富的育人资源,帮助教育获得多样化的内容。

(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育人内容和形式层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而红色文化资源可有效帮助教育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并促进教育进一步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一方面,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红色文化高校的价值引领和文化熏陶作用,帮助教育重塑在校内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领导,为大学生提供正确应对意识形态多样化的选择。融入思政教育,红色文化能强化教育自身的意识形态领导,为大学生提供具有先进表达和先进影响的红色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步成长为时代新人。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具有先进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相关资源,能推动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深刻内涵,也更好地接受和认同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达到育人目标。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更能在时代发展要求下进行有效变革,在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层面实现立德树人。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存在的阻碍

红色文化资源要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受高校、教育者、管理者及大学生主体的多重影响,各类主体具备的红色文化素质及对文化的接受程度,对资源融入产生重要影响。

(一)教育者红色文化素养有待提升,资源融入形式较为落后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者红色文化素养有待提升,严重影响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首先,高校缺乏必要的红色文化培训。部分高校对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缺乏深入研究和探索,且不认同其重要的育人作用,对思政教育者在文化融入中的主导和连接作用也缺乏重视,未对教育者开展系统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培训,缺乏必要培训,导致教育者缺乏系统学习红色文化的机会和途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便无法获得有效发展,其育人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提升自身红色文化素养的自觉。教育者完成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也占据其大部分时间,尤其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群体,其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无过多精力自觉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再加上部分教育者对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价值及过程缺乏必要的认知,严重阻碍其育人作用的发挥。最后,由于教育者自身和高校的共同限制,教育者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都缺乏深入分析,影响红色文化融入的效果,而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知识时,也缺乏积极的兴趣,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育人作用便无法深入发挥。

(二)对大学生学习特征把握不足,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缺乏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其习惯于从互联网中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且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性和多变性,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在此背景下,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不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效果便会大打折扣。一方面,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群体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的关注度不够,无法支撑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融入也缺乏有效参考。在入学阶段,高校在收集学生信息时,较多的偏向大学生生活化信息的收集,对其内在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特征缺乏有效考察。在日常教育考核中,教育者也多采用终结性考评方式,重视在学期末或期中考察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而思政教育重在教会大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并培育正确价值观和高尚道德品质,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的效果多展现在文化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熏陶,此类效果无法反映在终结性评价中,导致教育者和高校无法有效得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实效,也无法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对文化资源的融入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融入也缺乏必要的参考,育人效果受到影响。红色文化融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如在思政课堂或思想政治红色文化专题讲座时,教育者多采用口述方式讲述红色文化,这与习惯实际体验和具有多样化需求的大学生特征完全不符,且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实际育人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的融入不足,无法发挥其育人实效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依靠融入思政课发挥育人作用,而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融入不深入、展现形式较为落后等问题,导致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一方面,高校缺乏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际依据和有效参考。教师在思政课中讲解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展现思想政治育人价值,多以思政课教材或教学目标中涉及的红色文化内容为主要依据,缺乏高校特色,且由于参考和依据的限制,教师在设计文化融入时也存在一定阻碍。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有效融入缺乏必要的动力和有效的保障。高校思政课缺乏有效的评价形式,对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中的融入缺乏全面客观的反映,导致资源的深度融入和高效育人缺乏创新实际依据,融入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发现并进行调整。

(四)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较为单一,无法体现红色文化的引领

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虽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也较多地开展实践活动,但囿于活动主题的不全面及活动形式的单一化,实践教学无法为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融入提供有效支撑和创新助力,红色文化对实践教学的价值引领也无法实现。一方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主题未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融合。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时,多考虑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培育,教学主题多以大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为依据进行选择,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深度融入受到阻碍。另一方面,高校开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教学时,形式较为单一。教育者多采用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战争纪念馆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而单个的参观活动无法真正使学生切实感受文化的影响,红色文化深刻内涵也无法深入学生头脑。在此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无法深度融入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育人效果也难以实现。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基于上述阻碍,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共同努力,从教育者红色文化素养、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需求及课堂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突破阻碍,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

(一)提升教育者红色文化素养,引导融入形式的有效性变革

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其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对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融入产生重要影响,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内容和形式,更有效的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高校需提升教育者红色文化素养。首先,高校需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红色文化培训,帮助教育者系统学习并认知红色文化知识。高校需对校内思政教育者(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思政管理工作者) 提供红色文化专题培训,就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多样化的展现形式为教育者提供详细讲解,帮助教育者正确认识整体红色文化和当地红色文化类型。在此基础上,培训还需为教育者提供多样化的实践交流,切实帮助教育者学会运用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时代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教育、发挥育人价值。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树立提升自身红色文化素养的自觉,从思想层面指导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有效融入。教育者应重视红色文化,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积极探寻融入的多种形式,从知识体系和内容层面奠定融入基础。同时教育者还应提升自身参与红色文化培训的积极性,争取从培训中学到知识。最后,教育者应在提升自身红色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提升红色文化融入内容和形式的有效性。在具备良好红色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展示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以深刻内涵和深厚价值影响大学生,并以贴合大学生学习习惯和实际需求的形式进行展现,减弱红色文化融入的阻碍;辅导员可在日常管理学生工作时,有意识地运用红色文化知识,从管理层面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而思政管理工作者则可动用自身的红色文化修养,为整体思政教育工作寻求多样化融入的途径,将红色文化资源展现在校本教材、日常活动及教学研发中,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的融入。

(二)掌握大学生的特征,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的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在其学习特征、学习需求等多方面,而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在教育中的表现及接受培育得到的改变,都表现着教育的效果,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教育,需充分明确大学生的特征,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密切结合,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针对性。一方面,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充分把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特征。高校和教育者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在其中加入相关问题考察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学习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设置相关程序或阶段性考核项目,将红色文化相关的指标纳入其中,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对考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动态化分析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反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带来的影响,为后续开展教育、调整红色文化的融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依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融入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在适应当代大学生接受习惯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育人。为此,教育者应对融入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分层次地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的进程,力争符合各阶段大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对教育的需求。同时教育者还应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针对当代大学生习惯使用新媒体的特征,教育者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设计视频展现、自媒体互动教学等多种形式融入红色文化资源;针对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性强、发展变化快等特征,教育者可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设置虚拟革命场景为学生带来生动体验,带领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同步达到思想政治育人目标。

( ) 紧抓思政课堂育人主渠道,促进创新融入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在展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用中具有重要影响,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创新融入,高校和教育者需紧抓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以思政课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基石,使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具备生机与活力。首先,高校及教育者要深入挖掘地区性和全国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依据思想政治育人总要求有选择的进行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的编纂,为在思政课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依据。在红色文化校本教材中,不仅要包括当地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还要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或教育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并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吸引大学生对校本教材的关注,提升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共同努力,帮助思政课教师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入提供助力。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重视集体备课,重视课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设计,对于与红色文化相关或能为红色文化资源提供育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拓宽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面,同时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能充分展现红色文化育人作用且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和习惯的教学形式,将微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纳入思政课,在思政课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红色文化育人价值。最后,高校和教育者应完善思政课评价体系,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和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学生日常出勤和学习结果,客观展示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的融入效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和思政课的开展提供完善保障。在评价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都应成为评价主体,并采用信息化评价形式,动态化监测思政课进行过程,力求全面分析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的融入效果,以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的表现分析融入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保障融入的有效性。

(四)变革实践教学,以红色文化引领实践活动的主题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融入,需对实践教学形式也进行变革,通过多样化的实践主题和实践形式,大学生可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深厚价值,同时红色文化也能更好地展现其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价值。一方面,在现实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可设置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活动主题,将实践活动的主导和进行充分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体验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并为其真正从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体验奠定基础。如教育者可设置“革命先辈我来说”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自己组织参与,选择对自己影响较大的革命人物进行演讲,充分展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从具体事迹中明确先辈的伟大;还可设置红色歌曲合唱比赛活动,组织各专业、各班级分别参赛,并要求选择歌曲时明确歌曲的背景和蕴含的精神,通过设置奖品和荣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经典传唱中感悟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坚决斗争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鉴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思政教育者还可借助信息化技术,设计虚拟现实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真实可见”的红色文化背景,提供可实际操作或参与的历史实践。如高校可将战争纪念馆、红色文化博物馆等进行数字化重建,为大学生提供足不出户参观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此类实践活动更能保证大学生的安全,也更适应当代大学生习惯使用新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学习方式;高校还可借助 VR 技术,打造虚拟的革命场景,动态化展现革命历史,也为学生提供参与革命斗争的真实体验,在沉浸中感受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展现红色文化熏陶作用。通过多种多样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更高,也能更有效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