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 |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推荐阅读 | 项目成果 | 研究队伍 | 人才培养 | 规章制度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推荐阅读>>教师教育>>正文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赜
2021-09-30 11:45     (点击: )

杜冬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当前,“70 后”“80 后”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长期坚守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他们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既是高校教师自身成长发展、履行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然而,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对此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1. 改革攻坚的难度无形中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形成的现实困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领域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地区、行业、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收入分配、食品安全、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而且采取了很多积极有力的措施。但是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大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势必引起青年教师思想的种种波动,一些措施不能得到落实状况势必影响青年教师对打好攻坚改革的信心。在肯定党和政府工作的同时,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仍会得出“问题不少”“雷声大,雨点小”等判断,这种判断反映了高校青年教师处于自身较高的理论水平、知识背景和评判标准,对社会发展抱有较高期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其自身对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成果等方面的诸多困惑,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难度。

2.“青椒问题”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果。当前,“青椒”成了网络戏称高校青年教师的代名词。高校青年教师历经 20 多年的潜心苦读,并且经过层层选拔才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进入大学后却发现实际情况跟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处在教学的第一线,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一些教师戏称自己已经成为“教学机器”。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职称相对较低、工作时间较短、无重要行政职务等原因,他们的收入在学校基本上又处于最低的层次。青年教师所处的时代正赶上房价、物价大幅增长,房价、物价的飞速增长远远超过了青年教师工资的增幅比例。他们的工资收入仅仅满足基本生活开支,又要面临反哺父母、小孩入托上学等各方面的生活压力,生活的压力和收入的窘困常常使他们疲于奔命,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较低,真正成了“精神上的贵族,生活上的负翁”。而在科研和职称评定方面,由于经验和基础不足,他们又要同学术经验丰富、人脉资源雄厚的教授竞争,申请课题异常艰难,职称评定竞争激烈,他们在高校中话语权和影响力相对薄弱。由于面临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一些青年教师甚至出现了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过分焦虑等症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层以下,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高校青年教师群体面临各种无奈、挣扎、困惑和重压,这种“青椒”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如此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效果。一些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这成为影响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因素。高校青年教师受过多年系统的教育,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良好的,无须再花费气力去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学校领导认为,高校青年教师的重点工作应该是教学和科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虚的,做与不做、抓与不抓无所谓,从而导致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出现“都管都不管”的现象。一些高校领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青年教师的实际需要,没有照顾到青年教师的群体差异,没有关注到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对于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又由于技术性原因没有广泛运用,结果往往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应付式开展,变成空洞的说教和被动的接受,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功能。一些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生活化困境的客观存在形成内生性障碍。一是价值内容的抽象性与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认知的通俗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和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要求,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青年教师进行价值观判断多以直观的感知和以往的经验为依据,这使得高度概括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具体、直观地进入他们视野。二是价值追求的理想性与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境遇现实性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体现着国家、社会、个人的理性追求。然而随着人们利益意识的复苏,伴随的是内心深处对利益的追逐和对“义”字的忽视,这使得高校青年教师价值理想与价值实现之间的统一面临重重困难。三是价值传播的过渡性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在当代社会,各种传播主体都在发送大量的价值信息,这些信息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实际需要和青年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他们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时,可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除此之外,在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等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之下,高校青年教师出现无价值取向或零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高校青年教师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于是难免会出现“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现象。

二、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

1. 保障合法权益,夯实价值认同基础。就价值观念的客体性而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利益结构缺乏合理性基础,利益关系处在一种失衡的状态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基本生存利益关系相对紧张,在这一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现实着手,从解决青年教师这一群体的生存利益矛盾着手。

从国家层面来看,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全体国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保证青年教师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根本上奠定其价值认同的现实基础。

从高校管理层面来看,要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程序,增加对职称评审过程的监督和问责,营造良好的职称评定氛围,保证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都能够正常晋升,保证职称职务晋升公平公正。要切实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物质和经费上给予扶持倾斜,为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提供舒适的场所,为青年教师搭建各种类型的发展平台。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年人才培养规律,依托学术骨干和知名教授在校内外的学术地位和资源优势,发挥其在青年教师成长中应有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能手和科研骨干,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此外,各高校还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的作用,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民主评议,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并发挥作用,尤其是涉及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必须广泛征求青年教师的建议,实现制度与决策对青年教师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保护。

2. 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价值理论认知。要探索建立由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各院(系)分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各直属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协调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高校要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要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计划,对全校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并能系统掌握。要注重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年教师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自学科学理论、撰写心得笔记、参加研讨活动等形式,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要把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依托各种有组织的、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有效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不断增强青年教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价值认同效果。一是要建立个体固化机制,引导青年教师通过学习、认知、体验等若干过程或阶段,通过个体理智分析机制、情感感化机制和社会实践强化机制的结合,进一步巩固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效果。要健全利益引导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舆论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让青年教师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从善去恶,自觉遵循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构建有效传播机制,调动传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传播者的技能水平,进一步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建立由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网络直播平台等组成的涵盖范围广、影响力强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阵地,把科学语言转化成生活语言,把政治语言转换成群众语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通俗化。三是要完善制度保障机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深度融合,以社会主义制度、法制建设的有机成果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效果。要把高校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家对教师的管理体制中来,融入高校的管理体制中来,将其与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实施相结合,发挥制度规定的约束激励作用,最终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制度文化,从而促使青年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提升自身素养,筑牢价值认同之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高校青年教师身上,依赖于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素养的提高。一是要引导青年教师提升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我国历史、我国国情的学习,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渗透,进一步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二是要引导青年教师提升规则意识,积极加强对我国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和管理条例等的学习和认识,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侵袭,不断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三是要引导青年教师提升参与意识,抵制“愤青”情结,引导高校青年教师理性爱国,积极参与公共政治生活并融入社会公共领域,关心时事,关爱他人,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努力将爱国之志转化为爱国之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