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 | 中心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推荐阅读 | 项目成果 | 研究队伍 | 人才培养 | 规章制度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推荐阅读>>思想政治教育>>正文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
2021-12-10 15:35     (点击: )

龙献忠,陈方芳,周继超,李梦伊;中国高等教育

 

话语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时代的最强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基础上创立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提供丰厚的滋养。因此,深入探讨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成为了新时期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将其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担当,又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还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迫切需要。

第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担当。高校担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职责,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而承载着意识形态导向的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效将直接影响着高校能否真正担负起职责与使命。一种理论要实现指导人、引领人的目标,首先必须为公众所掌握、所内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之中,就是要通过宣传和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讲活、讲透,真正实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之中,就是用这一指导思想蕴含的丰富理论和话语体系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评价体系,逐步改变传统思政课话语体系较强的政治性、学术性等特点,使师生在平等对话中达到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共识、问题的共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广大学生学有所获、学而能用。

第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高校日益成为各种思潮交流碰撞的场所,被称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应神经”和“晴雨表”。在此背景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之中,指引思政课话语体系转型和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可以保障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强化对各类思潮的甄别力,增强对错误思潮和价值观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同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巩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提供丰厚滋养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可以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提供丰厚的滋养,具体来说,为学科话语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为教材话语提供充裕的增量资源,为教学话语提供可靠的参考典范。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科话语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励精图治,谱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特别是在2016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话语体系建构指明了方向: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其学科话语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其二,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还要遵循“三因三律”,即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其三,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必须处理好中国话语与西方话语、中国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话语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话语、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等关系;其四,育人过程要注重协同,包括主体协同、课程协同、方法协同等,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教材话语提供充裕的增量资源。思政课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要以思政课教材为载体。由于高校思政课天然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得思政课教材具有一些显著特征:在逻辑架构上彰显严谨性、在内容体系上讲究系统性、在理论解析上体现科学性、在语言阐述上突出精确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来充实、解析、论证教材中抽象性、概括性和规律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许多从社会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实践话语,这是对教材话语的最好注解,有助于打破思政课教材话语与学生现实生活话语之间的壁垒,增强大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系统认识、充分理解和精准把握。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教学话语提供可靠的模范参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以鲜明的语言特色、独特的话语风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言和文风,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之中,可以为教学话语创新提供可靠的模范参考。高校思政课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汲取理论智慧、说话技巧、语言魅力,通过摆事实、举实例、讲故事与大学生同频共振、凝聚共识;用大白话、大实话和大众话为大学生阐释真理、解疑释惑;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给大学生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用诗情画意、感情至真的语言向大学生抒发赤子情怀、家国情意。唯有不断增强教学话语的亲和力、感染力,才能逐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实践路径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迫切需要解决好“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等问题,这就要求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语境等维度上着力,增强融入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涵容性,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的亲和力、解释力、吸引力和渗透力。

1.话语主体:“会讲”与“慧学”并行,增强融入的实效性和话语亲和力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谁来说”的问题,这必然涉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教师和学生就是其中的话语主体。要实现融入的顺畅与实效,离不开话语主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就要求教师“会讲”与学生“慧学”并行,只有解决好教师“怎么讲”的问题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融入的实效性和话语的亲和力。

教师要做到会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需要打好基本功,对这一指导思想、科学理论进行真学习、真研究,做到真明白、真相信、真运用。教师们需要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学其话语内容、抓其话语本质、究其话语灵魂、用其话语之术,唯有修炼好“内功”,才能在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除了教师“会讲”,更要求学生“慧学”,这里强调学生要会学习,更要有智慧的学习。显然,除了学生自己要努力、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著之外,还需要教师在学习指导、榜样引导、问题疏导、日常督导等方面着力,从而解决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如何研读”“向谁为鉴”“问题何解”“懈怠谁促”等问题,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话语内容:“审势”与“明是”并举,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话语解释力

“审势”就是要深刻洞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就国内背景来看,我国正处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正处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正处于全国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突出的问题意识,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明是”就是要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时代课题的基础上创立的,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时代条件;彰显出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睿智的辩证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等特征;具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展现世界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奉献国际社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重大价值。

3.话语语境:“宏观”与“微观”并抓,促进融入的涵容性和话语渗透力

营造“宏观”语境,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化”。宏观语境主要是指社会层面的环境和氛围。要在全社会继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不动摇等,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生活化、网络化传播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使人们随时随地可见、可听、可学,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内化于心。

营造“微观”语境,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微观语境主要是指思政课教师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时所需营造的话语环境。要营造这样的语境,除了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外,还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如举办主题讲座、论坛、辩论赛、征文等;需要全校师生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课程协同、教师协同、方法协同等来传授、讲解这一重要思想,引导学生自觉认真学习。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语境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时代条件、内容体系、历史地位等。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